源流:蜂蜜酒源于猿酒,最早出現在周幽王的宮宴上
發展:蜜酒在宋朝得到了空前的發展。大文豪蘇東坡覓得古方,釀出了美味蜂蜜酒賦詩為證“巧奪天工術已新,釀出玉液長精神。莫道迎賓無佳物,蜜酒三杯一醉君”。
到了明代,我們的大航海家鄭和把這一珍品推向了世界。明朝文人對蜜酒的贊美之詞屢見不鮮,如林弼《臨江》詩:“蓬窗吟罷還成醉,蜜酒初香玉筍肥”等。
養生:秦少游贊美“酒評功過笑儀康,錯在杯中毀萬糧。蜂蜜而今釀玉液,金丹何如此酒強”。在那“壞壁醉題塵漠漠”中,依稀可見到“紅酥手,黃滕酒,滿城春色宮墻柳”。
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,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對蜜酒的藥用價值給予了極高的評價
世界著名品酒大師“RobertM•Parker,JR,羅伯特•帕克也被蜂蜜酒的美味而折服。他曾說“蜂蜜酒將是繼紅酒之后又一個可以風靡世界的奇妙美酒,而其養生保健效果更優于葡萄酒!”
傳承:清朝民國時期史書已無關于蜂蜜酒的記載,蜂蜜酒失傳。
樂陵金絲小棗種植已有數千年歷史,始于春秋,盛于明清,歷代官吏都以此為貢品進獻皇帝,乾隆皇帝還為這里的棗樹掛過“棗王牌”。
上世紀80年代初,農村落實承包責任制后,樂陵全縣陸續發展棗樹600萬株,棗糧間作地100萬畝,每年棗花盛開的時候,全國各地的養蜂人聚集于此,樂陵全年蜂蜜產量高達300多噸,金絲棗花蜂蜜以其獨特的風味和營養價值備受喜愛。
當時,國際市場特別是日本出現了蜂蜜產品熱,蜂蜜產品在日本特別走俏,而時任樂陵酒廠領導調研市場發現人們對于酒類的需求,又正向低度酒、營養酒方向發展,于是利用樂陵金絲棗花蜜開發新產品“蜂蜜酒”的決定產生了。
1984年,中華蜜酒(燕陵•中華蜜酒)由原酒廠廠長胡述云與北京食品研究所所長王晴(劉少奇之女)合作研發,實現我國蜂蜜酒工業釀造零的突破。
產品定位
高貴養生、和諧健康、生態營養、綠色安全
原料:采用樂陵特產金絲棗花蜂蜜、蜂王漿、蜂花粉為原料,優質大麥芽為輔料
工藝:控溫純發酵精釀技術,不調糖,不調酸,不勾兌酒精,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
品質:低度無酒精有別于白酒,保健食品為原料有別于葡萄酒,既保持了棗花蜂蜜和麥芽汁的天然營養,并生成了對人體有益的18種氨基酸,VB1/VB2/VC等多種維生素,鐵、磷、鈣等微量元素及酶類活性物質。